文章

三年考研路,我在终点前退出了

⚠️ 警告:这是一个 「政治正确」的文章。今年要考研的小伙伴请立即关闭窗口。不确定自己要不要考研的,可以看一看,或许能给你另一个思路。

首先非常感谢所有参与采访的小伙伴,谢谢你们对我的信任愿意说出真实的感受。但同时也很抱歉,最终我没能写出一篇足够客观与中立的文章。本来想写两篇,一篇基于调查,一篇基于个人理解。后来发现这太难了。我不是圣人,有没受过训练,做不到跳出自己的思维从上帝视角来看事情的全貌。——所以,这是一篇真实的故事与我情感偏好结合的产物。

上岸

尽管从逻辑上这样安排不太合理,还依然把它放在开篇,你们就能看出我是多么讨厌「上岸」这个词。

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发明了这种具有极强的主观色彩以及误导性的说法,但是经过一些简单的搜索,我发现用这个词汇最多的是那些所谓已经「上岸」的学生,以及传播盗版资料的公众号或其他自媒体平台。

你要说他们是真心来分享成功经验那我是绝对不信的。也许有那么一两个活雷锋愿意写堪比论文的长篇大论,再配上恰到好处的精美插图,甚至是比国家统计局网站都要专业的统计表,做好事的同时顺便满足一下小小的虚荣心(无贬义),不过全网铺天盖地的“分享”显然动机没有那么单纯。

精美的表格

于是,自然而然地想,他们既然要靠这些分享赚流量、赚钱,那制造一些焦虑,再给出一点希望,是不是就更能促进你收藏这些看似很专业的经验贴了?「上岸」完美地承担了这个重任。 它既能体现准备考试过程中的迷茫与痛苦,又能展现考研成功可以带来的巨大安全感。这不就是现在的你吗!不是名校进不了大厂,又不甘心在一个小城市拿着三四千的月薪。怎么办?考研!

讨厌原因1:「上岸」是营销号为了自己利益捣鼓出的词汇,用类似洗脑的流氓方式赚取流量。 但这还不是主要原因。


参加考研的小伙伴应该至少都成年了吧。我们是不是小时候都幻想着长大,现在面对生存压力了,又怀念以前的无忧无虑?那凭什么觉得考上研究生后会比现在过得更好?! 注意,我说的是「考上」而不是「毕业」。如果研究生的生涯比考试本身要简单,那为什么不过线了直接发学位证?还搞什么论文答辩,是闲得蛋疼吗?

一个血淋淋的现实是:读研的过程要比考研难得多。尤其是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就与大家目前最害怕的找工作相比,劳动力市场至少是「动态平衡」的。虽然也很卷,但工资低到一定程度就招不到人,你至少可以拿到与技术相对匹配的收入。大不了就离职,总会有一个工作适合你(否则就别活了)。但研究生不一样,你的学业顺利与否,被压榨与否,完全看运气,或者说,完全看导师。不存在一个外界的客观规律来限制这种波动。而你对此束手无策。 换导师吗?哈哈哈哈哈。

即使是万恶的资本家,也不能为所欲为(极少一部分,比如 HW 是可以把你关进监狱的,小心避开就好)。因为离职对员工来说不一定是坏事,甚至很多人会主动跳槽。但延毕或退学,显然是很不幸的事情了。当这些不幸事情的决策权几乎不受限制时,研究生生涯充满了许多不确定。

所以讨厌原因2(主要原因):「上岸」具有很强的误导性。考上研究生并不是上岸,相反,而是从游泳池游进了波涛汹涌的海洋。这个词汇迷惑了很多人选择了非常不适合他们的道路,其中的幸运儿顶多浪费了一两年光阴,而不幸的人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注意这里我说的是「不适合」而不是「不正确」。是路都可以走,甚至没有路也可以蹚出来。没有错误的路,但有更好的路。

所以,不论考研与否,我都真诚希望远离这个词汇。放弃幻想着眼于现实,才有可能做出对的决策。

目的

我们中的大部分都是俗人,考研的目的无非是希望拿到更多的工资,说的书面一点,叫提高就业竞争力。采访中也有部分同学真心热爱当前的专业,但也不能免俗,找到更好的工作依然是主要动机,本人也属于这种的情况。

不过,在这些激情澎湃的理想之下,恐怕多多少少存在着一点自己不愿意接受但确实存在的原因。比如试图逃避严峻的就业形势或者 996 的生活。

就个人而言,我反而希望尽早工作,但的确反感 996 的节奏。所以考研究生,最主要(甚至唯一)目的是获得理想的工作,更准确的定义是,获得我所热爱的专业、保持正常作息规律的工作。那么问题是,这个目的能达到吗?

回过头看,三年前参加考研时,确实有很大希望,因此我从没后悔过这个决定。可惜的是,三年中变数太多。有些情况急转直下,这一点相信大家深有体会。同时,一些曾经没有条件办的事情,也变得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做决定是痛苦的,尤其对于我这种选择困难癌患者来说。所以一旦做出了决定,就倾向于先完成它,然后再做下一个决定。也就是说在完成决定的过程中,我用于决策的信息是停滞的。诚然,这种类似于信息隔离的做法有助于集中精力,但如果终点的位置已经变了,这一切努力又有何意义?

其实很佩服那些半路甚至临场弃考的人。他们不是没有勇气面对竞争,而是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需要什么,适合什么。哪怕后来又辞职重新再考,那也是基于变化的形势做出的决定。—— 他们是与时俱进的。

计划考研,尤其是计划 N 战的同学,请一定注意。我相信你们已经确认考研能够帮助实现人生目标,但环境是瞬息万变的。年初确认了,不代表现在依然可行。更别提上年确认了今年会怎么样。 浪费掉已经复习的半年不可怕,继续浪费半年甚至三年才可怕!付出的越多越难放手,如果中间有犹豫,那就立即止损!

另外,不要和任何人比较,每个人的追求都不同。哪怕相同,实现的道路也不同。我非常羡慕那些人,考了400+ 却非 Top5 不上;同时又有人羡慕我,考了 350 却年年拒绝调剂;同时还有人羡慕没过国家线的人,因为他连考研的资格都没有。 避免这些无谓的精神内耗吧。

过程

警告,此段主观性较强。

关于考研,正如当年的高考,有许多令人热血沸腾的口号与鸡汤:

  • 要保持充足睡眠,做题到 2 点,6 点起床!—— 张宇
  • 为了梦想,拼了!
  • 学习很苦,坚持很酷

首先必须承认,这些口号给人很大的精神鼓舞,并且非常政治正确。从一定角度上讲,也非常实用。但是,看看下面两个同样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

  • 现在的汗水是为了以后的幸福
  • 没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不觉得矛盾吗?从国家或社会层面上,必然的,要弘扬奋斗精神,就像近期一个争议较多的文章《防止落入“福利主义”养懒汉陷阱》一样。但是从私人角度,也许部分人,或者说大部分人依然自我优先,要是同时能报效祖国自然是更好,如若不然,至少不给社会添乱,自己过得舒服一点无可厚非。

很多小伙伴都好奇,为什么我考了三年?这里也不想找什么客观理由,答案很简单:我没拼命,甚至都没「努力」。与很多人想努力却缺乏自制力不同,我是根本不想努力。一个朋友曾经嘲讽我,「还有一个月考试我都不敢打扰你,结果你还约我看电影。」那么借助此文,就完整的说明一下原因。

一。我不喜欢为了不确定(尤其是概率很小的事情)拼尽全力。 这时候有人要反驳了:努力了就有机会,没努力就一点机会也没有!对,话是没错,但是眼下明明就有一个 100% 确定的事情啊,那就是我可以今天过得开开心心的。我没有好吃懒做,我同样创造了 GDP,同样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尽管这个贡献微乎其微)但从道义上,不可以指责我。
你看,眼下我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 996,创造着 GDP,这不就是考研的目的吗?(关于收入多少那是另一个大话题了,不能无限展开)
现在你让我放弃这种生活,去做最不喜欢的事情,执行最不喜欢的作息,只是为了一个「也许」更好的结果?抱歉,我做不到。

我只会根据成功的机率,等比例地分配付出的时间。 这个成功不是考上研究生,而是达成目标。什么?你说付出多了机率就高了?哦,那我还要考虑上涨幅度。毕竟不能为了 5 个百分点的增长多付出 50% 的努力是吧。那么我猜又有人坐不住了:你觉得机率小,那就别考啊!

恩,这是我要承认的错误,而且是近年来犯的最大的错误。我有非常奇怪的性格和非常特立独行的思考方式(这是另一个大话题这里不能无限展开)。这些东西与我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压迫感、窒息感,进而演化为抵触、抗拒。说我自私也行,天真也行, 反正我不会去适应这种东西。所以从心底我不愿意放弃任何跳出去的可能性,哪怕是微弱的可能性,但同时又不愿意为了这可怜的光亮付出多么大的努力,因为这违背了上述原则。 所以,是的,考研从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借口,一个欺骗自己的大脑,让它认为我依然在坚持自我,从而安抚它,以避免它做出任何过激举动的借口。

二。即使消息停滞,我也能感受到,通过考研达成目的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哪怕我不刻意地搜集信息,不刻意的衡量权重。大环境的变化每个人都有目共睹。情不自禁地,我会默默计算它们对未来规划的影响。出于自我保护本能,我有意地不去想这些计算得出的残忍结论,大脑强行操控着肢体,潜意识却默默操作着大脑。被动技能通常效果不明显,不过时间一长,就累计出了质变。

逐渐地,大脑已经接受了这个结果,只是我不愿意接受而已。因为没有 Plan B,但凡有,也不会在这没啥意义的路上努力这么多年。

二战时,其实有效复习时间也就是最后三个月;而到了三战,甚至只有两个月。最终过了学校的线,还是要归功于第一年的学习。

这一节最后想说的是,考研从来就不是人生的全部,对任何人都不是。你可以努力,但不要把自己变成了考试的机器,否则就是本末倒置。我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新时代青年,不是那个只知道考 100 分的小学生。

苏格兰黑山羊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20世纪70年代的一天,英国的三位科学家威廉、木辛特、赫迪从伦敦去苏格兰参加一个科研会议,越过英国边境不久,他们发现了一只黑山羊。

“真的太有意思了,”天文学家威廉说道,“苏格兰的山羊都是黑色的。”

“威廉先生,你这样没有广泛论据地去推断是不可靠的,”物理学家木辛特对威廉说道,“关于苏格兰的黑山羊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只能得出如下结论:在苏格兰这个地方,有一些山羊是黑色的,而不是全部。”

逻辑学家赫迪马上接着说道:“木辛特先生,你说的这个结论也不严谨,我们在此时真正有把握的结论只不过是:在苏格兰这一片地域内,至少有一个地方生活着至少一只黑山羊。”

人一旦认定某件事情时,就会变得片面。

不仅在考研,生活的许多方方面面都被这个规律支配着。比如,当你偶然看见一个小家电想买,就会疯狂脑补它的使用场景,幻想着给你带来多大方便。事实上买来只会吃灰。这个规律被商家用来生造需求,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屡试不爽。

小家电吃灰顶多浪费几百块钱,考研选错则要浪费三年。具体来说还可以分为两个角度。

学位与择校

有些同学考研的直接目的很单纯——我就是要文凭。或者中学时代喜欢某个高校高考没能考上,于是希望研究生圆梦。

追求文凭是中国自古的传统,但不应该让这个追求收窄我们的视野。当决定考研后,你能随口说出一堆好处:

  • 专业上深造
  • 起薪高
  • 职业上升空间大

那同时,有没有考虑过,或者说有没有深入考虑过它的问题:

  • 导师项目与自己方向不匹配
  • 起薪差距小,甚至赶不上 2 年工龄的涨薪
  • 两年后自己的专业过了风口出现失业潮

当认准了一个学校,他的优势更是随手拈来:

  • 985/211
  • 专业排名 Top X
  • 他的毕业生都去了 XXX

那有没有想过可能存在的劣势:

  • 复试压分
  • 排名造假或导师压榨
  • 工作岗位只是大厂的边缘部门,甚至是挂牌的外包。

我在考研和其他许多方面深受黑山羊的毒害,现在总结出了一个方法:脑海中有了潜在决定时,就着重搜集关于它的负面信息,看自己能否承受。 就像淘宝买东西,只看差评,这些通常是更真实的反馈。

和买东西一样,考研务必是依据现实需求做出的决定,而不是幻想着它可能带来的好处所以蹚这个浑水。 例如:有一家心仪的公司,而它要求或者重点关照研究生,那么你去考研。而不是,你听说考研之后可能更好找工作,所以去考。就好像,你喜欢读书,但是感觉不方便,所以买 Kindle。而不是先买个 Kindle 回来寄希望于它能让自己养成阅读的习惯。否则盖泡面是它唯一的归宿。

专业选择

这个问题太庞大了,庞大到牵扯整个教育体系。大把大把的同学,高考填报志愿时,对这些花花绿绿的专业完全没有概念,对自己特长的理解依然停留在:擅长背书/打篮球 这种宽泛且没有实际意义的层面。所以,很多人本科的志愿是失败的。

于是把希望寄托在了考研。可惜的是,经过了四年划水,抑或是好不容易才达到了毕业要求(毕竟对这个专业毫无兴趣),哪有时间充分了解自己的潜能以及社会的需求。所以,只能道听途说,见风使舵,跟随着所谓的时代潮流,一股脑涌入了计算机。

在许多同学眼中,计算机是这样的:

  • 天天办公室,空调永远恒温,零食水果咖啡取之不尽。
  • 手指在键盘飞舞,屏幕全是黑底绿字的高级玩意。(对,说的就是你黑客帝国)
  • 不留一滴汗,月薪就过万

科幻电影给了各位非常错误的主观印象,在这样有色眼镜的加持下黑山羊理论大显神威,自动过滤掉任何与之相关的负面新闻。更何况计算机就业的真实情况,行业外还真的接触不到。不像是土木工程老大爷🧓🏻可以随意参观。

于是,又有多少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干着本科的活。更可怕的是还有人毕业后再去报名培训机构才能找到工作。

计算机的确起薪高,但它不是多数人眼中的完美专业。字节B站员工跳楼屡见不鲜。拜托各位选择专业之前千万了解它的「全景」,找自己信得过的熟人打听就业情况。知乎只会给你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而不是背后的艰辛!

大家都能理解住房子和造房子是两个概念,那为什么就不能理解用计算机和学计算机是两个概念呢?喜欢打游戏,甚至喜欢做外挂,都不能证明适合学习计算机。

受过高等教育的朋友们啊,我们应该,也必须有能力分辨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也必须将自己的特长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任何宽泛的专业选择都是错误的!比如:

  • 计算机 ❌ Android 安全 ✅
  • 人工智能 ❌ 自然语言识别算法 ✅
  • 设计 ❌ 平面广告设计 ✅

选择更细分的方向 的过程,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个行业所需的知识与现状,尽可能避免因苏格兰黑山羊规律陷入的误区。

尾声

三年,听过那么多老师的考研课,看过无数个打气的标语。给我印象深刻的只有两个。

一是李永乐老师的祝福视频。不像营销号或者一些官媒喜欢发表的空洞的,死板的长篇大论,尽管时不时往下看有读稿嫌疑,但听起来看起来,就是那么真诚。有着老一辈学者那种发自内心的信仰。这种宣传不是比丁真,比青年大学习好多了?

{{< bilibili BV1Ao4y1X7Fe >}}

二是张宇每年必讲的狮子王故事

{{< bilibili BV1JB4y1M7ZS >}}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甚至会犯一些自己无法面对的错误,造成很多伤害与后果。但我们依然要承担起责任:

  • Look inside your self, you are more than what you have become now. You must take your place in the cycle of your life.
  • How could I go back? I'm not what I used to be.
  • Remember who you are. You are my son, a true king.

人不需要考研来证明自己,但必须有勇气做回自己。如果因为考研,忘记了你是谁,那考研对你来说就是灾难。如果上了研究生,但失去了最初的目标,那研究生对你来说就是牢笼。

在这个全民考公,全民考研的形势下,无法苛责追求安稳生活的心,但应该承认,依然能认识自我,坚持自我的,他们是傻逼,也是英雄。

最后,欢迎各种想法💭的留言。但您需要注意的是:这是我的私人博客,不是公共论坛。我有权删除令我 特别 不爽的东西(但不会怼人),请不要在私人领域提「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