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 矛盾的割裂国度
前言
说到埃及,你的第一想法是什么?神秘的法老还是清澈的红海?低廉的物价还是落后的基建?事实上这是个充满了矛盾的割裂国度,即使在短短的 5 天自驾行程中,我也清晰看到了贫富差距的尖锐,进而导致旅游乱象的丛生;同时也看到了埃及政府为了稳住形象所做的努力,但在贫穷的大背景下各阶级博弈后的妥协。除了内部矛盾,作为第一个前往的一个小费国家,我也为部分国人既要又要,加上另一个跪舔式撒钱这两个极端,综合导致的华人游客形象的降低感到难过。
开罗: 矛盾的起点
诟病已久的交通
只要你哪怕做了一丁点埃及自驾攻略,就一定看到过大量的开罗劝退帖。到什么程度呢?开罗租车公司甚至不提供全险,给钱也不行(第三方还是有的)。
对于有了心理预期并且从爱尔兰这样一个落后渔村出发的我,从机场提车开始就被开罗立体交通深深震惊到了。诚然他们没有北京上海动辄 10 层的叠叠乐,但作为一个相对贫穷国家,6 车道的高架像大动脉一样穿过城市的每一个热点区域,如果不需要到地面的商铺,你可以以 90 甚至 110 的时速踏遍大开罗地区的每个角落。所以这是一个基建狂魔吗?并不是。高架的两侧林立着密集的、外墙粗制滥造、颜色单调的土黄色公寓,时刻提醒你这是一个人均月收入仅 200 美元的国家。
如果不幸来到市区地面,你将体验到印度同款交通:地面坑洼不平尘土飞扬,行人摩托车三轮车机动车混杂在摊贩与乞丐中,面包车随走随停穿越于奔跑的孩童间,喇叭不绝于耳 - 即使所有人都知道这无济于事。在这种环境下他们习惯于地板油以不到 5cm 的距离蛇皮走位超车,没有人车合一的驾驶技巧与胆魄,我保证会被吓到动弹不得,进而被后面的喇叭催促到大脑宕机四肢僵硬。哦对了,红绿灯几乎是不存在的,超高的减速带是交叉路安全的唯一保障,然而很多司机会因为没意识到它的突然出现而被前车突如其来的减速搞的恼羞成怒,边吠着喇叭边试图在两倍于中国高度的减速带区域超车 - 然后发现自己错了。
等我终于回到高架时,刚才的一切仿佛是梦,只有旁边 120 时速加塞式超车的司机炫耀着他们在地面习得的武艺,才能间接证明地域难度道路的存在。
金字塔: 尽力了
从 2025 年 5 月开始,金字塔禁止一切社会车辆进入,曾经的乱象有了极大改善,算是埃及政府做的最突出的举措吧。自驾的同学也不用遗憾,新规下的金字塔提供随上随下的免费接驳大巴,频次非常给力,3-5 分钟一班基本不用等,里面空调也很足。新的西门提供了大面积停车场,£120 不限时间,导航到 Pyramids Visitor Centre 就好。
自驾请注意 Google map 上入口的位置偏南了,那里是工作人员的小门,接着往前开就能开到明显的大门,实在找不到就找人问一下。
禁止社会车辆的同时,里面的骑骆驼也规范了一下,最明显的是接驳车的道路以及第一站官方观景台的圈内,可视为绝对安全区,他们只敢贴着边界拉拢你,不会越过来。不过狗皮膏药一般的死缠烂打还是很烦人,无论回绝还是无视他们都会一直给你推销。此外景区还作了另一个妥协,观景台距离六塔同框的取景地还有一段沙地,算是给骆驼主留了一线生机,也称成了金子塔改革最顽固的毒瘤。东门狮子人面像附近有一个明确的牌子提醒你骑骆驼标准价格是 £500/人/小时(见下图),但不知为何新的西门没见这种提示,而选择骑骆驼最多的地方恰恰是西门进入后的第一站。被坑的金额五花八门,从 £1000 到 $50 (£2500) 都有,甚至光小费就有敢要 $40 的(详情见「小费」章节)。建议保留下图讲价并确认:
- £500 是往返费用,并且都是骑骆驼(除非你自愿换成马车)。
- 原则上是 1 小时,虽然路程有限最多 30 分钟,但他不可以拍照时强行催你或加价。
注意,官方价格是底线,无论他说什么,务必坚守底线。景区到处都是警察而且实测他们非常怕(有许可证才能在这拉活的),有任何矛盾或遇到强行索要小费的,可以口头警告会报警,无效的话直接叫警察或打电话给旅游警察 126.
按照 £500 的价格建议玩一玩的,一来感受一下,二来那个拍照点的确不错,自己走过去累不说(沙地可不是平路那么好走!)而且搞的一鞋沙也很难受。灰蒙蒙的是那边的日常,遇到晴天就偷着乐吧。
排除掉骆驼管理,尤其是价格管理仍需加强外,我对金字塔最大的不满在于高昂的门票以及停车费(一般撑死 £50),尤其是外国人需要支付高达 11 倍于埃及公民的费用,这还不算进入墓室的额外收费,即使考虑到改革后的运营成本,综合当地消费水平以及景区规模,个人感觉也比较离谱。当然这不是金字塔个例,全埃及所有景区都是双轨制票价,但停车费没有这么过分的。
大埃及博物馆: 村中城
大埃及博物馆就在金字塔不远处,虽然文物还没完全迁移过来(据说 2025 年 7 月就全部弄来了)但已经足够震撼。哪怕是走马观花也得 2 小时才能逛完,深入了解怕是一整天都不够用,当然代价就是 £1270 的门票。来到这里,一般都已经逛完了金字塔,对开罗市区也有了宏观的了解。此时对这个城的印象大概已经与脏乱差绑定,甚至还不如我们的新农村。大埃及博物馆就要刷新这个认知了,场馆本身就个设计精美气势恢宏的艺术品,空调比肩新加坡,真实的古迹大部分都直接陈列着没有玻璃隔离,灯效与介绍都非常用心。左侧为各类展厅,右侧是餐厅与商店,整个博物馆是个大型综合体。
如果说之前四通八达的高架穿越拥挤的楼群与下面混乱的小径,第一次给了我这个国家基建上的割裂感,这个博物馆则是让我感受到了埃及的里世界(或者说这才是表世界?一个他们希望展示给游客的世界)。尤其当从博物馆内部眺望金字塔,现代与历史交织,颇有刺客信条梦醒回现代再穿越回托勒密王朝时的恍惚。
卢克索阿斯旺: 全员恶人?
虽然这个结论过于粗暴,但“基本上”描述出了这些小城的整体风貌。发展中国家我去了好几个,至少在远离景区的地方都可以找到正常的物价以及热情的居民。埃及除外。也许因为他们城太小以至于没有“景点之外的地方”,但我更愿意将其归因为本国经济的不稳定(埃及镑多次跳水)以及高消费游客过多从而激发出的人性的贪婪。无论是郊区纯阿拉伯文的餐厅,还是不知名镇子的西瓜摊,对外国人的报价一律两倍起,不到 10 倍都算是铆足了良心。甚至把游客当瞎子,正大光明地忽略明码标价的招牌,问就是打哈哈妄图萌混过关,细究则以物价上涨太快菜单没更新为由搪塞,象征性的给你抹零还表现得一副好兄弟的样子。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警察,无论是高速或城市的交警,还是巡警武警,都十分友好。不小心逆行时只是口头提醒,还指出正确的方向以及预计到达时间。武警执勤 3 人一组,我们实在找不到人前去问路时,外边站岗的士兵听不懂英文就请我们进入了警戒区叫来他们队长,特地下车跟我们走到路边以便指的更清楚。这在小费泛滥的发展中国家,甚至许多自诩文明的发达国家都很罕见。除此之外部分商贩,例如阿斯旺核心区域的一家卷饼店 (Crepes Restaurant) 价格十分公道,也没有阴阳菜单,亲眼看到阿拉伯穿搭的人和我们一起点餐。可惜他家没有座位,好在类似肉夹馍拿着吃也不麻烦。卢克索郊区的一个水果摊多次给我们指路决口不提小费,我们拒绝买些水果后依然礼貌道别。还有一些随机的路人喜欢操着蹩脚的「你好」给我们打招呼,其实没有恶意也不是推销,简短寒暄后不忘欢迎我们来到这个国家,让做好了回击准备的我们猝不及防。
所以全员恶人吗?倒也不见得。尽管这里相对更难遇到本分的商家,但我们不能忽略那些依然坚守营商之道的摊贩与热情正义的警察,尤其是后者,如果让我说出埃及比摩洛哥更好的地方,他们必然是最闪耀的一颗。
赫尔格达: 割裂的顶峰
大埃及博物馆已经向我们充分展示了混乱的开罗城的另一面,但至少,这一面对于本地人,甚至是低收入人群也并不是遥不可及,只需 £100-200 也可参观。而赫尔格达则残酷许多。作为一个小城,显然收入水平远不如首都,红海沙滩几乎被被私人度假酒店占据。一道道大门彻底切分了这个本来就不大的城市,就像那个黑暗时期的中国被一个个租界搞得千疮百孔。里面是悠游自在、歌舞升平的度假区,外面是尘土弥漫噪音回荡的街道。不管是餐厅、便利店,还是出租车、码头,除了个别大型连锁超市,几乎所有商家都虎视眈眈地盯着每一个游客,生怕一块肥肉被别人叼了去。以为他们收入很低吗?但这里干脆放弃了埃及镑,直接以美元定价,完全与国际接轨,就是不知道这些财富在层层分配后,到底有多少能到居民的手中。
这里,游客与商家的矛盾也到达了顶峰。金字塔的坑顶多是破费些钱财,而这里不但要付出美元的报名费,还有可能浪费一整天宝贵的度假时光。沙漠豪华团,越野车排成线,军训般兜一圈;骑骆驼 2 分钟,专业网红照流水线;特地为游客表演的所谓沙漠营地变成了 £480 一杯果汁的现金黑洞。更可怕的是 7 小时的行程大部分时间都在烈日下排队等待,想中途退出连个交通都没有,必须白白耗完一天。哦对了,埃及的沙漠与摩洛哥的撒哈拉不一样,这里没有沙丘,基本是平整的地面。沙子也没那么细腻与纯粹,更像是戈壁,真的不建议去。
接着是红海,服务项目大差不差倒也没有太多槽点,以为终于能好好玩耍了?不,这里是中国游客的正面战场。在小红书的推波助澜下,所有的美与恶都被摆在聚光灯下无限放大。一个商家被推荐,中国人蜂拥而至以至于踏入店门一秒回国;一个店子被避雷,一堆人口诛笔伐让老外切实感受到一生无法逃避的三件事:出生、死亡和辱华。首先来说一下被吐槽最多的“不公平待遇”,也就是潜水时中国人永远被排在最后一个。事实是其他游客支付的是 $55,而我们把价格砍到了 $25,相比之下排到最后一个我觉得也没什么,被排倒数第二个老外可是一分钱没少花。酒店从我的体验来看也没感觉到歧视,服务生对所有人都差不多,无非就是可能更喜欢和老外开玩笑,考虑到中国人给人的一贯印象就是不爱交流以及英文欠缺,也上升不到辱华的高度。
每当此时我都很好奇这究竟是我们太自信了,还是太不自信了?我想是后者。一个自信的民族,不应该每天想着别人的某个动作是不是又歧视我了,也不应过个洋节欢乐一下就成了文化入侵,老外过个春节又马上大肆宣传。咳咳扯远了。总之希望同胞们不卑不亢,不要既要又要。
购票与小费
如无实体票需求,埃及所有景区均可在文旅部官方网站 https://egymonuments.com 在线购票,电子票实时发到邮箱无需取票。整体体验还算流畅,注意下这个网站上标的营业时间不太准。
小费问题算是突出矛盾了。首先我想明确两个原则
- 所有强行索要小费都是违法的,完全可以坚决不给。
- 当地确有小费文化,在合适的场合,建议给一点。
包括但不限于景区、加油站、餐厅、酒店等任何地方,关于强行索要,或者对给的小费不满意的情况,如果商贩有任何阻止游客离开的行为,务必不要露怯或心软,给小费是我们针对服务质量的自愿行为,立即严声警告再这样就报警。埃及所有景区都有大量警察,并且实测他们对游客(包括中国游客)很热情,小贩也非常怕他们。看不到人可以拨打 126 旅游警察报警(不是恶性事件注意不要拨打 122 普通匪警)。警告后一般都不会纠缠,因为他们都是持证上岗,闹大了会被吊销。
关于第二点,虽然原则上是自愿的,但我觉得还是尊重一下当地的习惯,况且一线工人生活确实艰辛。只要不是恶意索要,给一点也无妨。我的建议是:对于底层打工人可以适当给一点。对我们来说甚至钱包里嫌弃累赘的零钱就能帮他们加一顿餐。本地人也一样会给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加油时可能会有人帮忙擦玻璃,不用太严厉拒绝,我第一次不了解风情表现出一些攻击性,他都有些愣了擦完了也没给小费,挺后悔的。现在已经回到家了,还不时浮现出他那迷茫甚至有一点惊恐不知所措的眼神,想想也是某个家庭的老父亲,真想找到他弥补一下。这种情况一般给 £10-20 就好了,2 块钱人民币的事情,或者加完油付款的时候向上取整到十位也可以。道路尘土飞扬,擦完确实清爽多了。另一个推荐给的场景是客房保洁,大到星级酒店小到民宿客栈,根据消费不同一天给 £10-50 都可以,见不到人可以留个纸条放桌子上,拿到小费做事也会更尽心,甚至给你整出一些花活,其实是个两全其美的事情。
作为中国人,我当然知道我们没有这种文化,并且认为「我已经付了钱,为什么还要为应得的服务付更多的钱」。但从小费国家文化的角度,你付的钱更多是被资本家拿走了,他们给员工设定工资的时候已经假定他们可以拿到小费。所以事实上小费是工资的一部分,也应该纳入为我们消费预算的一部分。另外我也看到一些说法,说当地给小费的是精英阶层,而我们在中国算不上这个,或者他们的小费收入可能比我们还多之类的。我觉得这里主要得分场景看待,比如餐饮或景区的马车,我就坚决不给。因为已经搞了阴阳菜单,价格远超实际消费水平,而且他们属于自雇性质,应该可以得到全部收入。而像上文提到的加油站或保洁,我倾向于多少给一点。我们虽远不及精英阶级,但因汇率问题在埃及的正常物价下也算是高收入了。
当然,也别走向另一个极端给的太多,尤其是在获得服务之前,那不叫小费,叫行贿。看到有人分享给保洁一天 £500 然后收获了一个精心布置的房间。当然钱怎么花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我们还是尽力维护一下市场秩序对吧。如果这方面都要卷的话,后果就是中国人会继续被打上人傻钱多的标签。而且习惯了给得多,慢慢就会变成理所应当,然后对给的少的进行报复,人性如此何必考验呢。
最后,对于有标记明确禁止小费的地方坚决不要给小费,不要助长歪风邪气,典型区域是机场安检以及一些卫生间。据我经历,埃及的警察还是比较正直的,所以我们自己可别先歪了。尤其是一些旅行团导游,奉劝你们不要为了自己的一时方便,让全体国民蒙羞,让埃及成为第二个泰国。
后记
埃及对我来说不是个适合自驾自由行的国家,尤其是与经济地理环境类似的摩洛哥相比。主要问题在于:
- 城市交通极度混乱,对驾驶技术与心理有较高要求。
- 核心旅游城相距过远,超过一半时间在奔波。而且一路地貌单调,与其他城市尚有距离,不利于随机探索。
- 景点过于明确,除开这些著名古迹外未有意外之喜,自驾沦为与旅游团类似的体验。
- 住宿两极化严重,相同价格下质量明显更差。度假村被垄断不思进取设施陈旧,民宿服务也难以企及。
抛开金字塔神庙这些世界级遗产,埃及没有太多值得探索的东西。就像长城,是的,它很壮观很知名,但总不能一直看吧。我更偏向于把红海作为核心,将埃及视作作为潜水度假的好地方(尽管那些酒店并不尽如人意),但对于附近距离巴厘岛比较远的同胞们似乎也没有更性价比的选择。
我知道中国人英语口语相对较差,性格内敛,以及被坑怕了,但还是鼓励各位对于友好的打招呼,尤其是没有利益关系的路人,给予回应,这也算是国际公认的礼节。哪怕遇到拉客的,大不了再回绝就好了,事实上如果真的是赖皮,即使装聋作哑也会一直黏着你。所以大部分时候回应一下不会有什么负面后果,宁错杀一千不放过一个的思想很不利于我们的国际形象。
最后,二十一世纪 20 年代的互联网,信息没有变得更透明,或者说没有更可信。马蜂窝等传统平台没落,认真写攻略的大神隐于江湖。以小红书为代表的新媒体充斥着情绪化的表达、浮夸的修饰,以极不负责任的态度乘着流量的东风误导一批又一批无头苍蝇般的游客。异国他乡,中国人逐渐自成一派与其他游客实现了种族隔离。自由行变成了自助团,而且是那种上百人的超大团。旅行在千篇一律的网红玩法中失去了活力,度假在吹毛求疵的避雷中成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冒险。什么时候旅游变成了一种任务,在既定的路线中匹配着清晰的期待,一切变数都成了不稳定的因素。谨此警醒自己不要变成了旅行机器,也提醒各位我们的生活已经足够单调,多多踏上未知的旅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