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活动的原罪
又是一年运动会,想起大一时的自己,想起现在大一的孩子,感到面对框架的深深无力。
诡异的现状
相信无论你是双一流还是专科,一定遇到过「被」参与活动,「被」当观众之类的事情。若严词拒绝,轻则辅导员谈话被指没有集体荣誉感,重则取消评优资格甚至丢掉学分。一般来说,一个真正成功的活动应该是学生踊跃报名,而如今却被要挟着来参加,这是诡异之一。
其次,辅导员和学生会总是以「集体荣誉感」「不要总待在宿舍」之类的话术对我们进行所谓的活动动员。关键在于集体荣誉感难道不是人一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吗?不要总待在宿舍不是所有年龄段人都应该遵守的健康生活吗?为什么到了大学,这些伴随我们一生的优良习惯都成了大一同学们的专利,其他年级学校则能够全身而退。此乃诡异之二。
对此,我只能这样认为:1. 很多活动已经脱离了起码部分学生的实际。2. 集体荣誉感只是幌子。本质只不过是欺负新人给个下马威。
术业有专攻,活动亦然
既然谈活动,那就先从活动本身谈起。众口难调的道理大家都懂,不过一旦放到活动方面,似乎很多人就不会举一反三了。没有一个活动是适合所有人的,既然如此又为何强制所有人参加呢?
例如运动会。我身边有同学热爱运动,早早地踊跃报名,每天也是清早6点就起来训练,甚至中午也不懈怠。没有学生会「监工」,没有偷懒,没有怨言。有同学虽然不擅长运动,但是性格开朗热爱交际。运动会当天他会早早到达观众席帮助分发物资助威加油。这本应该是一个完美的活动。但很遗憾,事实是一些根本不想参加的同学被参加,每天训练叫苦不迭背地里暗骂领导x代,见缝插针偷懒耍滑,最终成绩可想而知。一些性格内向的同学本不想参加,却硬被拉到观众席却只能尴尬地低头玩手机。
为什么?很简单,组织方**只看到了运动会的普适性却忽略了个体的差异。**强制把这部分特殊人群拉来不仅不能活跃气氛,反而使场面更加尴尬。
活动的初衷是什么
谈到这,我觉得有必要谈谈活动的初衷了。因为我知道,学生会主席部门部长不至于傻到不懂术业有专攻的道理,那为什么依然我行我素呢?
这个问题的官方回答相信大家也都听腻了,不外乎「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增强集体凝聚力」之类。抛开这些也许真有那么点作用的初衷,举行活动更多的应该是考虑到自己的工作成绩吧。不要怪我把大家心知肚明的东西摆到了明面,因为道理都懂,而之所以大学活动会如此不受待见,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可绕过的话题。
从最上层的教育部指示,到校里面的要求,院里面的要求,辅导员的要求,学生会主席的要求,部长的要求。每一级都在给下级下达指示,而下级能做的就是安排下级去完成指示。我曾也是学生会的一员,当时主席说「我们系活动已经比其他的少很多了,知足吧」其实我是很喜欢这位主席的,但这句有些无奈话却恰恰体现出大学活动已经偏离了初衷。活动数只不过是个指标而已,这种工作评价体系使得举办活动只是一个应付上级的任务。我理解他们也想把活动办好,但在指标压力下,很明显凑数才是第一要务。
**失去了初心的活动是没有灵魂的。**但这关系到从上到下的体质,所以我说「感到面对框架」深深的无力。
集体荣誉感是何物
其实文章写到这已经可以收尾了,因为已经找到了问题所在,但我还想多说一点。
老师与学生会,都不约而同地把参与活动与集体荣誉感相关联。仿佛不参加活动是一个多么大的罪过。这是很不公平的。**我们不能用这么单一的指标去评判集体荣誉感这么复杂的问题。**就好像我们不能用高考分数来衡量一个人的人品。倘若不融入集体就是没有荣誉感,那么当舍友熬夜开黑玩游戏而我选择睡觉时,是不是也算没有荣誉感?
当然,我承认上面的例子有些极端。肯定有人会这样反驳:熬夜是不良习惯,而运动会会优秀的活动。那说明你没有理解我的意思。**这里我想强调的不是活动的对错,而是你是否属于这个集体。**如果根本不属于,那么又何谈荣誉感呢?有同学不爱运动,拒绝参加运动会,拒绝当观众。但他热爱钻研,帮助同学解答专业知识,辅导同学参加学科竞赛。请问这位同学究竟有没有集体荣誉感?当然有的。不参加运动会仅仅因为他不属于那个圈子,而在另一个圈子中他把荣誉感体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我恳请领导们主席们部长们,不要再用那一套谬论来肆意评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了。这不是动员,而是污蔑。
人真的需要集体吗
上面讨论完荣誉感的评判,现在来讨论一个更底层的东西,究竟什么是集体。我们需不需要集体。这个问题和奇葩说第五季24期辩题很像,叫「我不合群,我要改吗」那一期非常精彩,场面多次反转,甚至出现了将对方论述作为己方论据的情况。
我们知道人是社会属性动物,几乎没有人能独立生存,显然我们需要集体。但集体是人组成的,**集体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等待我们加入,而是一些志趣相投的人自发组成了集体。**也许有人真的很孤僻,很特立独行,思维很难以理解,这种叫少数派,但少数派也有他们自己的群体。相信很多人难以理解霍金,但霍金和他的团队一定心有灵犀。哪怕是抑郁症患者,也有病友自发聚在一起互相鼓励。
所以没人真正孤僻的人,所谓孤僻只是他们暂时没有找到属于他的集体。那我们就让他潜心寻找好了,又何必非要强迫他去加入一个无所适从的圈子呢?尤其在大学,大学应该是开放与包容的,应该是允许一切不违反道德法律的思想存在。一根筋有一根筋的优点,交际星有交际星的收获。如果我们拿出一套所谓的最优解,要求学生必须活泼开朗、乐于运动、勤俭节约、奋发进取。那还有五彩斑斓的世界吗?
最后
我知道这篇文章改变不了什么 制度还是那个制度。但我希望所有教育工作者明白,**教育没有最优解,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道路才是教育的本质。**我希望小众的同学明白,你们不孤单,你们不是孤僻,只不过是在寻找那个属于你们的群体。